浅析列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2023-10-07 21:12:18 admin 1

列管式换热器传热方式是热传导和对流传热同时进行的,本文通过Nusselt 准数关系式、Reynolds 准数关系式、Prandtle 准数关系式等对影响传热系数因素- 换热器结构、流体物理性质和污垢

    管壳式换热器也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具有结构坚固、适应性强、选材广、易于制造及成本低等优点,在炼油、石油化工、医药、化工以及其他工业中广泛运用,他适用于冷却、冷凝、加热、蒸发和废热回收等各方面[1]。本文通过对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 换热器结构、流体物理性质和污垢热阻等进行分析,以便在设计过程中合理调整结构参数使换热器提高化热性能,在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合理维护防止换热性能恶化。

    1· 传热系数

    传热速率方程式[2]:

    Q = AKΔtm( 1)

    式中: Q———传热速率( 冷、热负荷) ,W

    A———传热面积,m2

    K———总传热系数,W· ( m2·℃) - 1

    Δtm———平均温差,℃

    在传热量Q 和冷、热流体温差确Δtm的情况下,设法提高传热系数K 可减小传热面积A,即减小换热器的结构尺寸,这一点在工程应用上有重要经济意义。

    在绝大部分的化工操作中,两个传热流体是不相互混合的,两流体间的传热是通过管壁进行的。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热量需经过三个过程。即热量通过层流底层的传热过程,热量通过间壁传热的过程,以及热量通过冷流体的层流底层的传热过程[1]。在化工操作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冷、热流体的介质往往会在传热间壁的两边结垢,这种污垢的存在会影响传热。由于污垢的厚度和导热系数难以获得,因此,在工程一般用一个系数( 污垢热阻) 来计污垢对传热的影响。故传热系数可以用下式计算:

图片关键词



    

    2 ·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Nusselt 准数关系式:


图片关键词


 

    对于一定的传热面和流动情况,当Re 和Pr 确定后,强制对流式的Nu 也就被决定。强制湍流下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系式[2]:


图片关键词


    

    2. 1 列管换热器结构

    对流传热是流体主体中的对流和层流底层中的热传导的复合现象。任何影响流体流动的因素( 引起流动的原因、流动型态和有无相变化等) 必然对对流传热系数有影响[2]。Reynolds准数表示惯性力和粘滞力之比,是表征流动状态的准数。


图片关键词


    

    2. 1. 1 换热管规格

    换热管可选择外径规格在Φ14 ~ Φ57 mm 之间标准管。由于小直径换热管具有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大,换热器结构紧凑,金属耗量少,传热系数高的特点,在换热器结构设计中,对于管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介质,采用小管径管束能有效增加换热面积。在换热面积相同条件下,采用Φ19 mm 管束比采用Φ25 mm 管束提高流体流速约30%,从而增加了湍流程度。

    2. 1. 2 管子布局

    标准换热器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四种排列角度。30°和60°排列紧凑,相同壳径下可获得较大传热面积,具有较高的换热系数,但压降较高,且不利于机械清洗。而45°和90°排列适用于需要机械清洗的场合,且压降较小。从传热效果及压降角度分析90° > 45° > 60° > 30°,其中30°和45°使用较多,采用30°排列可以比45°多排列约17%的换热管[3]。根据换热器设计规范要求,管间距t( mm) 不应小于1. 25 倍管外径,常用的管间距有25 mm( Φ19) 和32 mm( Φ25) 。

    2. 1. 3 管程数


图片关键词


    

    为增加换热面积,必须增加换热管数量N,而介质在管束中的流速随着换热管的增加而下降,结果反而是流体的传热系数降低,故增加换热管不一定达到所需换热要求。因此要保持流体在换热管束中较大流速可将管束分成若干程数,使流体依次通过各程换热管,以增加流体流速,提高对流传热系数[4]。换热器常用推荐流速范围见表1。

    2. 1. 4 壳程内径

    换热器通常采用多管程结构,壳程内径可根据经验计算:


图片关键词


    

    2. 1. 5 折流板

    为增进对壳程流体的扰动、提高壳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同时支撑换热管束以防止其挠曲变形,在列管式换热器的壳程通常设置有折流挡板,常见有弓形折流板、矩形折流板和圆盘—圆环形折流板,其中以圆缺形( 又称单弓形) 的构造最简单、对壳程流体的扰动最剧烈、支撑效果最佳,标准列管换热器中多采用此种。国内换热器设计标准规定折流板间距B( mm)最小为1 /5 壳程直径,且不小于50 mm。建议切割部分高度在0. 2 ~ 0. 45 倍壳体内径,通常选择切割率为20% ~ 25%。


图片关键词


     

    通过式( 8) 可以看出减小折流板间距B 和壳程内径D 可以减小壳程流通截面积So,即在流量一定的条件下提高壳程流速,加强扰动。

    2. 1. 6 折流杆

    传统的装有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存在着影响传热的死区,流体阻力大,且易发生换热管振动与破坏。为了解决传统折流板换热器中换热管的切割破坏和流体诱导振动,并且强化传热提高传热效率,近年来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管束支承结构—折流杆支承结构。

    2. 2 换热管材质及厚度

    换热管常用材料常用的为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铜镍合金、铝合金等。由于物质导热系数和物质的组成、结构、密度、压力和温度等有关,在工作压力、温度、介质腐蚀性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选择导热系数与壁厚比值较大者,即减小壁间传热导热热阻,提高传热系数。

    2. 3 流体物理性质

    导热系数、粘度、比热、密度等对对流传热系数α 的值影响也比较大。


图片关键词


    

    Prandtle 准数表示速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相对厚度的一个参数,反映与传热有关的流体物理性质。

    2. 4 污垢热阻

    污垢热阻表示换热设备传热面上因沉积物而导致传热效率下降程度的数值,即换热面上沉积物所产生的传热阻力,又称污垢系数,指换热器换热表面上积有某种污垢( 如水垢、污泥、油污和烟灰等) 。污垢热阻的逐步形成,必将导致换热器传热系数的相应减小,促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日益恶化。对于容易结垢的介质,尽量提高流体流速,换热器间壁应定期清洗,以防止传热系数K 值的明显下降。

    3 ·强化传热技术

    对于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5 - 6]方法按是否消耗外加功率可分为有源技术( Active Technology ) 和无源技术( PassiveTechnology) ,前者消耗外加能量,后者不消耗能量。后者主要是使传热壁面的温度边界层减薄或调换传热壁面附近的流体。主要有2 种实施途径[7 - 10]: ( 1) 对传热表面的结构、形状适当加以处理与改造; ( 2) 在传热面或传热流路上设置湍流增进器,或在流体中加入添加剂,特别是加入适当的固体颗粒,不仅强化传热,还可以防垢和除垢。

    4· 结论

    ( 1) 合理设计换热器结构,对实现工艺过程、提高传热效率、节省能源及降低设备投资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设计换热器时应反复计算,综合分析,不断调整优化换热器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传热效果,以获得满足工艺要求的最优结果。

    ( 2) 传热系数K 总是接近于α 小的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且永远小于α 的值。因此传热系数K 受α 小的一侧控制。

    ( 3) 如传热间壁上的污垢很厚时,污垢热阻会大大降低设备的传热效果。因此容易结垢的介质,换热间壁应定期经常清洗,以防止换热器换热效果恶化。

参考文献

[1]秦叔经,叶文邦. 换热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2 -53,62,80 - 81.

[2]谭天恩,麦本熙. 化工原理( 第二版、上册)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202,223 - 227.

[3]刘巍,邓方义. 冷换设备工艺计算手册[M]. 北京: 中石化出版社,2008: 2 - 7.

[4]贾绍义,柴诚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80 - 81.

[5]程立新,陈听宽. 沸腾传热强化技术及方法[J]. 化工装备技术,1999,20( 1) : 30 - 33.

[6]张正国,王世平. 强制对流冷凝传热强化[J]. 化学工程,1998( 3) :18 - 20.

[7]崔海亭,汪云. 强化型管壳式热交换器研究进展[J]. 化工装备技术,1999,20( 4) : 25 - 27.

[8]邓颂九. 提高管壳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途径[J]. 化学工程,1992,20( 2) : 30 - 36.

[9]郭平生,华贲,韩光泽,等. 流体非平衡相变强化传热的场协同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20( 2) : 24 - 27.

[10]杨波涛,胡明辅,朱孝钦,等. 管壳式换热器新型抗振结构体系及工程设计[J]. 石油化工设备,2001,30( 1) :18 - 20.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